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5-28 21:43: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① 都颁布了法律?② 都经历了统一战争?③ 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 都实行共和制?⑤ 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A.①③
B.①⑤
C.①②
D.④⑤



2、判断题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教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3、判断题  2012年9月,经历了百年沉浮的河北省“泊头火柴”最终破产,资产被处置拍卖。整整100年,作为亚洲最大的火柴厂演绎了一个企业的百年兴衰史。下列有关该企业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创立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
B.一战期间可能得到了较快发展
C.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优先发展的契机
D.其破产体现了市场经济原则与要求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明鉴》
材料三:?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
材料四:?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五:(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唐太宗)“……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怨,民怨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
材料六:?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文化发展历程》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哪一理念?(2分)
(2)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
(3)材料六的观点与前面的材料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4分)



5、判断题  下列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蓝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