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28 21:43: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不同于普罗泰(塔)戈拉,二者的区别在于
A.知识是否决定人的价值
B.辩论是否能够获得知识
C.是否强调道德修养
D.学习是否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强调道德修养,而普罗泰(塔)戈拉没有注重道德修养,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第一家中国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2.37Kg
538.3Kg
4Kg
发电
2.76Kwh
2949Kwh
10.9Kwh
为改变这一面貌,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掀起大炼钢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表格型选择题,主要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对比变化。依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的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印度,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故B项符合题意。
点评: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青少时尝为平
阳公主家骑奴……元光六年(前129年),拜车骑将军北击匈奴有功,赐爵关内侯。
——《史记》
材料四: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五:(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
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一《唐摭言》
材料六: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日知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在材料三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4)材料五中的制度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选拔官员的?与材料三相比,如何理解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
(5)据材料六,分析明朝实行科举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综合上述材料,选官制度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制度:世官制。 标准:血缘、门第、等级。
(2)观点:不论贵贱,选贤用德(或尚贤)。 史实:卫青以家奴的身份而能凭借才能拜车骑将军。
(3)制度:九品中正制;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方式:考试。材料三:推举方式选拔官吏立足于对推举者的长期观察和考核。材料五: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看重的是被选拔者的学识,可以制定出合理的考核评判标准,制度上可建立一套有章可循的操作程序,更能体现公开、公平的选举精神。
(5)影响:以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6)君主专制日益得到加强,封建制度日趋走向衰落。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理清这样一条线索: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引导学生注意两大环节:审题要仔细、答题要完整。第(1)问关键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意审题“选拔的标准”;第(2)问关键理清材料,并注意回答史实的完整性,切勿忽略材料中卫青的“家奴”身份;第(3)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但要注意回答完整性;第(4)问理清科举制的特点,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更具有公平、公正;第(5)问注意审题,理清材料表达科举制的消极影响;第(6)问注意从整体角度思考,注意抓住材料是关于选官制度演变的过程,认识到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从而得出封建社会日趋走向衰落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