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21:43: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慕尼黑协定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B.英法与德国成为同一阵营的侵略者
C.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已发展到了顶点
D.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民族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重要表现,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十分容易选择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主张同时并用儒法两家思想,所以应该是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承儒启法”的思想家,AB合成孔孟,是儒家代表,D韩非子是法家代表,故选C项。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和自由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高考对此现象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从以下几个方面:①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②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③诸子百家的阶级基础等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对中国近代服饰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服饰改革的潮流首先从政府官员开始兴起
B.清政府始终反对进行服饰改革
C.民国期间新服饰逐渐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D.中国近代服饰完全被西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鸦片战争后,在华洋杂处的通商口岸,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等,纷纷仿照洋人穿起了西服,服饰改革的浪潮从民间悄然兴起。迫于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对军服等进行改革。但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据此分析,ABD三项都是错误的。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主要是服务于工业化的目标。“一五”计划期间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所以D排除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赎买,逐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材料无关,排除掉A。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处于中国近代大众传媒更新的时代,又从“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说明信息的载体是报纸。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