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1:41:12
1、判断题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以考查考生对1958年“大跃进”和1980年后中央拨乱反正的知识。考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口号出现的时间: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B“反贪污、反浪费”是1951年“三反”运动的内容;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D“向雷锋同志学习”是1963年后提出的。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7所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片中邓小平题词的时间是“一九八三年”可知教育方针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影响请回答我们的求同而团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会各国的“同”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在当时的外交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1)“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是指大多数国家遭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国家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又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作用:促使会议取得成功。
(3)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中国在会议中的地位。(1)问主要考查“求同存异”的含义,特别是“同”要回答全面,注意解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2)(3)两问结合课本很容易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文革”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B.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C.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
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文革”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标志着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的是
A.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B.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D.贸易中心转移到上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的是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