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5-28 21:41: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以考查考生对1958年“大跃进”和1980年后中央拨乱反正的知识。考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口号出现的时间: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B“反贪污、反浪费”是1951年“三反”运动的内容;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D“向雷锋同志学习”是1963年后提出的。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7所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片中邓小平题词的时间是“一九八三年”可知教育方针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影响请回答我们的求同而团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会各国的“同”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在当时的外交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1)“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是指大多数国家遭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国家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又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作用:促使会议取得成功。
(3)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中国在会议中的地位。(1)问主要考查“求同存异”的含义,特别是“同”要回答全面,注意解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2)(3)两问结合课本很容易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文革”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B.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C.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
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文革”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标志着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的是
A.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B.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D.贸易中心转移到上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的是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