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1:38:04
1、判断题 有科学家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这位科学家
A.提出的理论能正确解释潮汐的成因
B.提出的理论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建立的信息网络人人缩小时空距离
D.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空间”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位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而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和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计算机进一步发展,微机处理运算能力成倍增长而成本大幅下跌,使个人计算机的市场迅速庞大起来。今天计算机工业发展为一个年产值5 000亿美元以上的庞大企业。这说明
A.技术革命迫使劳动者不断提高素质
B.全球经济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新的国际分工
C.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结构变化有巨大影响
D.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表达的思想是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之一的信息产业,它的兴起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A.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B.国家公职人员
C.职业经理人员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生继续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故选A。BC项与材料无关。
点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得产业结构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在迅速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地提高,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在不断地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现代世界是从1919年5月29日开始的。这一天,人们分别在西非沿海的普林西比岛和巴西的索布拉尔拍下了日食照片。这些照片证实了关于宇宙的一种新理论。” “新理论”是指
A.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科学理论产生的标志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他解释了引力是如何和时空弯曲联系起来的,利用数学,爱因斯坦指出物体使周围空间、时间弯曲,在物体具有很大的相对质量(例如一颗恒星)时,这种弯曲可使从它旁边经过的任何其它事物,即使是光线,改变路径,但是这种观点是和牛顿经典力学相悖的,如何证明广义相对论成了一个难题。恰巧于1919年5月29日发生的一次日食给了爱因斯坦一个证明广义相对论的机会。英国皇家天文协会的两支观测队分别出发,一个前往巴西的索布拉尔,另一个来到西非西班牙所属圭那亚海岸附近的普林西比岛。在这次日食中,两只观测队都发现了太阳附近的恒星发生了位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恒星发出的光在到达地球前发生了偏转,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太阳的引力导致光线发生了弯折。于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通过这次观测得到了有力的证据。
点评:本题也可以从时间入手,用排除法,A是17世纪牛顿力学提出;C是研究微观世界;D是在19世纪中期诞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