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5-28 21:35: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B.出礼则入刑
C.以刑代礼
D.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2、判断题  材料一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时社会观念的变化。(4分)
(2)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新气象,比较其形成的不同原因。(6分)



3、判断题  “平均关税水平从15.3%下降到9.8%,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这是一个关于全球最开放市场的成长史。”这句话最可能出自
[? ]
A.《第三世界将我们抬进联合国》
B.《入世十年,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C.《APEC,我们来了!》
D.《“万隆精神”彰显时代意义》



4、判断题  1957年,安徽省的地方戏剧庐剧进京献演,并受到了国家总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庐剧的表演者感慨:这比当年的徽剧进京更能令人感到激动。地方戏进京演出是国家哪一发展方针的体现(?)
A.百家争鸣
B.科教兴国
C.百花齐放
D.改革开放



5、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挥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