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1:31:49
1、选择题 理学兴起的时代是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段话评价的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是指
A.自然天体运行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的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宋明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规范,对人的要求便是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故选C。AB两项明显错误;D项是董仲舒的理论。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因信称义,致良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中“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体现了其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中国“独独禁人的本能”是指扼杀人的正当欲望,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宗族和国家,“存天理,灭人欲”是最好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A中“民贵君轻”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项中的“天人感应”不能体现出严禁人的本性,D项中的“因信称义”强调的是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与个人的本能关系不密切,故答案选B。
考点: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
点评: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①程颢?②程颐?③朱熹?④陆九渊?⑤王守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而王守仁是明代时期的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
派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代表
程颐、程颢(北宋)
朱熹(南宋)
陆九渊(南宋)
王阳明(明)
主张
哲学
“天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伦理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存在
“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方法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贯通“理”
“理”就在自己的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