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九)

时间:2019-05-28 21:18: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了什么特点?(1 分)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一说明理由。(2分)
材料三:?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地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
(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四:?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分)?就两段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说明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4分)
材料五:尚明轩(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曾说:“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
1982年12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台籍政协常委时强调:“台湾讲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有各种解释,真正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你们会熟悉我们所经历的事情,熟悉这方面情况很重要,我们走的路是曲折的。现在可以说,三中全会以来走的路证明是对的。”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3分)结合相关史实说明邓小平所说的“真正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5分)


参考答案:(1) 特点:君权与神权(天命)相结合。(1 分)继承:承认君主的权力。(1 分) 发展: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和“众治” (1分) 。?
(2)利玛窦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或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1分)。孟德斯鸠认为是专制政体。(1分)
利玛窦的观点更可信。(1分)理由:利玛窦曾经长期生活在中国,获得的是第一手史料。孟德斯鸠依据的是二手史料,根据来华传教士传递的信息,推导出来的结论。(如回答:利玛窦没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孟德斯鸠处于反专制的启蒙时代,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也可酌情给分)(3分)
(3)问题: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主共和),人民生活和社会的进步。(3分)
史实: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②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多途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实现。③一五计划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进入短暂的繁荣时期,故用C项的比喻最为恰当。A项可用来形容民族企业的艰难产生,B项用于形容事物的开端,D项揭示事物发展进入衰落时期,故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巧妙解答新情境问题的能力。该题以诗歌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仅有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更渗透了对诗歌情境与历史真实是否匹配的理解,角度新颖,是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应引起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世纪70年代以后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 )
A.电力的广泛运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C.原子能和航天工业的出现
D.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历史被称之为“电气时代”,以此来看,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显著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仁者爱仁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天人感应 ?④民贵君轻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是孔子的思想主张,②是宋代程朱理学的主张,③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④是战国时代孟子的主张,所以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④③②,故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时间排序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六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左边图案是星条旗,下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正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法德两国的和解是指美苏两国冷战的背景下发生的,这说明欧洲的联合是在冷战的两极格局下谋求生存的结果,答案选C,A B D三项不能准确概括欧洲联合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点评:在欧洲联合的原因中应该注意相关不同原因的区别: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但欧洲的联合本身即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一个显著标志。同时还应该仔细体会欧洲联合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