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5-28 21:17: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 ? ? ? ? ?


A.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下列选项中对“一边倒”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B.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C.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
D.实质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选择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占统治地位的是(?)


A.官僚资本
B.民族资本
C.美国资本
D.日本资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抗战时在国统区,国民党官僚阶层通过实行战时体制,乘机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占据统治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
1933
11290
11170
98.9
8492
9611
113.2
1934
13833
13450
97.2
8132
6442
79.2
1935
15185
14186
93.4
11009
9180
83.3
1936
14338
13168
91.8
12954
11260
86.9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表中锑锡的出产量达到近百分之九十,说明中国锑锡生产主要是用于出口,满足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中国近代工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是近代火柴工业留下的商标——火花。火花中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业的内在动力是

A.政府放宽限制
B.爱国心的驱使
C.国际竞争激烈
D.国际地位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