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28 21:12: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儒学面临严重挑战是在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家的冲击,所以B符合题意,CDA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策》
材料四: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 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6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分)


参考答案:(1)施德政(2分)
(2)否定和肯定的态度。(1分)
发展了儒家学说;促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分)
(3)朱熹和王阳明(2分)
“遏人欲而存天理”;(2分)万物之源乃人心,致良知或知行合一。(2分)
(4)能够博采众长,与时俱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D.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是指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与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然后看四个选项哪一项至少与其中一次不相符合。“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局面,所以A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史学家陈旭麓讲:“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太宗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仍然沉重
D.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团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