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8 21:03: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发表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这一言论表明美国
A.在经济领域宣传意识形态
B.直接与苏联展开敌对斗争
C.正式开始实施其遏制理论
D.企图掌握全世界经济霸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材料中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整个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指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反映了美国的战略意图是扶植和控制西欧各国,稳定资本主义阵营,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这一言论表明美国在经济领域宣传意识形态,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1947年杜鲁门宣布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扰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一一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五:1981年,里根声称,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以使苏联领导人削减军费,并逐渐缓和他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
—《冷战时期美苏贸易》
材料六: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遇制苏联的扩张,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倾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提助。  
回答 :
(1)材料一中丘吉尔的演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
(2) 材料二中的最后一句话中“自由国家”“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为此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材料二、三、四,美国为此采取哪些措施?
(3) 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它意味着什么 ?
(4)材料六与材料五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5)材料六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的本意是什么?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 公开了美国、西欧与苏联及东欧之间的矛盾, 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反对苏联, 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2)“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指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外来压力”指苏联。为此美国采取了冷战政策。采取措施: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援助希腊等国;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3) 1955 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冷战”局面最终形成。
(4) 变化:以经济等非政治手段向苏联施加压力。原因: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实力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5)本意: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对苏联的和平演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发展概况,强调了两极格局的发展历程以及苏东剧变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动。请说出这两次变动分别发生的时间和标志,并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变动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20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题解析:本题以国际关系格局为轴心,跨越半个多世纪,联系中国与中国,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上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对题目“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分析可知,其所指为“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内容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开始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的崛起、欧共体的不断发展。此课题可能是
A.《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
B.《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C.《两极格局之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美苏霸权的衰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