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28 21:01: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③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我们党对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是:坚持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所以②错,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如图,下列图片中所显示报告出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和苏联建设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必须注意和要调整的十对关系。故选A。大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第一位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第一位的矛盾,需要集中力量解决这样的矛盾。因此BCD错误。
点评:《论十大关系》体现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南优2号合成牛胰岛素样板戏“银河Ⅰ号”
B.“两弹一星” “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工程” “反思文学”
C.“863计划”《义务教育法》“211工程” “科教兴国” “两个务必”
D.“三个面向”“五讲四美” “伤痕文学”“银河Ⅱ号”“希望工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所以结合所学内容容易判断出只有C项内容都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A项中“双百”方针出现在1956年,B项“两弹一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D项“伤痕文学”出现在文革时期,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图5)。封面标题为“CHINA’S NEW FACE-What Reagan Will See”(意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里根这时来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标语是

A.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B.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C.开发浦东、开放浦东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是体现的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B项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中国统一的指导方针;C项是在90年代做出的决定;D项是在1978年提出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
点评:国两制是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97的临近,率先用在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上。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获得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策。今天,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无为而治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强调了真理与常识之间的巨大差别,只有自己在经历过外界事物的亲身体悟,才能明白真理的深刻内涵和所蕴藏的意义,而常识则不会使人对真理有真正的体悟,也就是只有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亲身实践,才会达到对真理的真切认识,所以该主张应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而A C D三项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