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21:0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边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一边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外交形势严峻。导致该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社会制度的对立
C.意识形态的分歧
D.综合国力的消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在二战后初期;? B不对,中苏都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制度的对立;D不对,综合国力的消长与此无关;C符合题意,此时中国也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点评: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末,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两个拳头打人”,时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自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家思想最不相符的是(  )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D.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儒家思想的关于伦理道德的核心观点是:仁、义 、礼、智、信 、恕 、忠 、孝 、悌 。ACD均是主要体现了忠的思想。B体现了利己主义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嗣称为洋货铺,那么多的“洋”字足以证明材料是反映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落实
A.捍卫和平与主权的“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党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故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17至18世纪、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确立。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 以上材料均摘自《经济全球化趋势》
问题:(14分)
(1)结合材料,概述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述“经济全球化”。(8分)


参考答案:(1)(6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国际组织的广泛建立;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协调;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跨国公司的发展等(以上任意一点2分)。
(2)本题评分要素:观点2分、史实4分、论述2分,共8分
参考:观点(2分)——从形成因素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过程特点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从后果影响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和地区发展之间差距”;从应对策略分析,如“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反全球化运动并非明智之举,应加强协调并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并展开评价即可2分)
史实(4分)——根据材料,对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的史实进行概括。
论述(2分)——需对应以上核心观点,结合材料,史论结合。


本题解析:第(1)问结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级阶段特征,工业革命的进行及带来的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等归纳概括解答。第(2)问要注意:1、认识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知道西方发达国家爱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受益者。3、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全方位的挑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