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九)

时间:2019-05-28 05:58: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都曾发生相应历史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7分)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朱熹的观点和董仲舒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儒家干预政治提出的具体要求。(6分)


参考答案:(1)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
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4分)
(2)相同之处:正君心。(2分)
具体要求: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社会政治应符合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中“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可知正君心;根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知大一统;根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2)材料二中“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可知朱熹也主张正君心;相同之处:正君心。具体要求: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社会政治应符合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粮食匮乏、毒品贩卖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
①和平问题?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③发展问题 ?④资源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如图反映了爱尔兰财政危机的状况,危机发生后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商讨救助计划,以防引发欧盟乃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风险。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这一事件
①说明爱尔兰是欧共体国家 ②表明IMF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③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 ④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韩非子认为:“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厅,而政不免于乱。”下面主张不属于法家思想的是
A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B “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C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其心无所求,使其腹中有食物(不致饥饿),使其思想单纯,常常令人民没有太复杂的思想,没有未满足的欲望。这是老子无为之治的思想体现,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