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九)

时间:2019-05-28 05:58: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为了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1954年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认的一项重要国策和基本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大杂居小聚居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以C项正确,A是民族关系的特点B是我国民族的居住特点D是祖国统一问题的方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 ?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A的外国人当家作主不正确;B.的享有完全自治权不正确;C、D项相比,D是意义,C是性质,只有C项符合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受各种因素影响,完全解体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种状态下,小农经济仍然存在,才会出现产品的积压。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1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
(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1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


本题解析:
(1)人物A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联系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人物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联系荀子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③“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2)材料大意是说:凡是没有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孔子儒家思想的人,要断绝其升迁的道路,不要使他和别人一起中选。实际就是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选官的前提,目的自然是推崇儒家思想。这就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全面肯定并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材料大意是说:“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就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不是说有像孔子那样的人人类就满足了,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那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 ”“ 都按孔子的是非观去评价是非,所以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是非观。”意思就是不要盲目地迷信孔子
(4)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取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等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5)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但儒家思想中也有合理的成分,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选B.
点评:三大改造
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