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时间:2019-05-28 05:53: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华北太岳闻喜三区店头村翻身农民召开敬奉毛主席大会。大家都说:“过去敬灶君爷,什么事都不顶,毛主席一来,咱就翻了身,才是真正的活财神哩!”大会结束后,全村群众到家里都把灶君爷的像扯掉,贴上毛主席像,每天吃啥敬啥,还有鞠躬,形成敬奉毛主席运动。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B.解放区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斗倒了地主,分得了土地,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从内心深深感谢毛主席。所以出现了敬奉运动,感谢毛主席帮助他们实现了温饱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1938年在抗日名将抗李宗仁的指挥下,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主力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的军事胜利是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A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11月,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D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故选B。
考点:台儿庄大捷。
点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进行了比较努力的抗战,先后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重新划分报据地的阶级成份
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属于简单题,在抗战时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目的即在于此。故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一位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右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洋人的朝廷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D.相互提携共同奋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图片旨在考查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图片含义显示:中国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是《辛丑条约》造成的极大恶果,由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排除A和C,D在材料看不出。清政府抗议外国侵略者的做法体现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所以答案是B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政府的主权意识也逐步的觉醒。但是由于中国国力弱,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无力维护自身的主权。八国联军侵华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反对外国的官员和民众,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成了外国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