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5:49:20
1、判断题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一记载所述的重大工程是
A.连接长城
B.开辟“五尺道”
C.开凿灵渠
D.修筑“直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正是对秦“直道”的描述,D项符合要求。B项“五尺道”,强调统一道路的宽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哪一事件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极大震动,迫使日本急于争取中日建交( )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B.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眼在于“中日建交的国际背景”。二战结束以来,由于在政治、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日本在外交上基本上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更是紧跟美国的步伐。所以,1972年促成日本急于与中国建交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故答案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洲共同体包括
①煤钢共同体?②经济共同体?③原子能共同体?④经济与货币联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涉及欧共体形成的基础知识,对此要有准确记忆,题中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是欧共体的活动目标。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如下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
B.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
C.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被打破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4分)材料一:如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这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这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子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棒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2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1)孟子和荀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
本题解析:(1)根据他们的观点不难分析得出,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施。(2)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这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咸以孔子这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说的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4)汉代以后,皆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原因是在汉武帝时期就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世世代尊孔。(5)对传统文化英爱应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点评: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进一步发展;西汉时期确立了统治地位;宋明时期出现了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思潮。此发展历程,学生应该明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