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9-05-28 05:48: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是镇守天庭的四大神兽,也象征着方位和四季。《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由此推断,白虎所在的方位应该是
A.西方
B.东方
C.南方
D.北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学者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怀疑、选择
B.排斥、抵制
C.独立、自强
D.顺应、理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穷国”应避免教条,善于观察,选择更好的手段以实现全球化。即顺应全球化,理性应对全球化,不能排斥、抵制全球化。故选D。A项断章取义;B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点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等超级大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4是西方一些国家的统一货币。下列有关这一货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美洲国家的统一货币
B.它于20世纪末正式问世
C.它在21世纪初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D.它的问世有利于加深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片中的“EURO”、题干中的“统一货币”可以推知这是“欧元”,它不是美洲国家的统一货币。欧元1999年问世,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它的问世和流通有利于加深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己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是: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发展。(3分)
(2)对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3分)
对殖民地而言:①亚非拉长期遭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控制奴役,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②殖民主义瓦解了亚非拉传统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4分)
(3)促进: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迅速提高,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
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各民族往来频繁和相互依赖的加强。(3分)
影响: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知 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言出自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便是良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解释良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心学家王阳明的核心主张便是“致良知”,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以来,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宋明时期,理学获得极大发展。二程发明宋明理学,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一大贡献。南宋儒家学者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到了明朝中期,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他将“天理”“良知”的封建道德伦理的准则赋予绝对权威性,把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不断发展完善并走向极端化。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