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05:46: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董仲舒的儒学。材料“道之大原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C项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故C项正确;A、B、D项都只从某个角度阐释,表述不完整,故A、B、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下列观点与本材料作者观点相似的是:
A.“克己复礼”
B.“穿衣吃饭,即是伦理”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
A.彻底否定儒学
B.对孔孟个人和理学的否定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
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三大思想家并非是彻底的反对儒学,实际上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反对的是宋明理学中的消极方面;否定理学,但是不反对孔孟儒学;他们还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根本上来讲,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因此ABD均错。实质是反对宋明理学,摆脱僵化的思想体系。故选C
考点: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但是这股进步思潮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也不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这一点学生应该把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                 
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和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四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


参考答案:(24分)(1)①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④都市商业繁盛;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答出任意四点即8分)  
(2)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4)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4分)因素: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或是否有支持或推动社会变法的社会基础)(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主要是指宋朝的市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宋朝的市里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宋朝时期由于指南针的应用于航海,所以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更加兴盛,特别是开封等都市商业繁盛,在四川地区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则能直接反映出宋朝商业的确是正在革命。宋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黄金时期,当然这和宋朝时期的国家治国理念密不可分。
(2)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例子主要包括:活字印刷术这项科技传到西方国家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并被传到了西方,是中国的火药技术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而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即新航路的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是新航路的开辟的一个重要条件。
(3)新儒学的本质特点是: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所以,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主要包括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例如,在书法上,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例如,在绘画上,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讲究的就是更加注重意境,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
(4)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主要是指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特别是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更是“突破现有体制”。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则是指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例如,材料中的“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而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所以,王安石变法必定失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
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
F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6分)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2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1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和结合所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第一行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即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据第二行的“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可知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据第三行的“所谓‘良知’也”可知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史料的能力和联系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是以上亡以持一统”、“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中包含大一统、君权神授思想等,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西主张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国家形势。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史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是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回答这类题主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关系上来回答;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经济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政治上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思想上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日益僵化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