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28 05:44: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可知是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而非之前的革命道路,排除A;B过于夸大,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D不对,如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C符合题意,反映了了新中国一定时期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相对紧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小题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5分)
小题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商业的因素”?(4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2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小题1: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4分,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4分,任答三点即可)
小题1: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分)
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4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小题1:考查了小农经济的特征。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史料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概括中宋代商品经济的特征。
小题1: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归纳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2年到1957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大约30%,但是政府征集到的粮食几乎没有任何增加。增加农业税收以发展工业的苏联模式走进了死胡同。”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反右倾”运动
C.开展“文化大革命”
D.作出“大跃进”的战略决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
A.兼爱
B.以礼入法
C.理学
D.致良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意思,按照封建国家法律,君命不可违,但基于小鹿和母鹿之间的母子之情,又违背君命放了小鹿,董仲舒评价这件事是把国家法律和儒家主张的仁爱之情结合在一起,题干体现了这一主旨,所以应该是儒家的“礼”和国家的“法”相结合,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含义是把儒家的“礼”和国家的“法”结合在一起断案,主要考查学生飞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中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该组织系统最早形成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8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分清图中的机构组织系统的名称,立即可以判断出是1954年一届人大,难度小,选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