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是
[? ]
A.上海电视台试播
B.北京电视台试播
C.天津电视台试播
D.广州电视台试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大会盛况的传媒有:(?)?
①报纸?②广播?③电视?④互联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时,报纸和广播已经在中国出现,但是中国电视台出现于1958 年,互联网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华民国成立后,我国境内出现了大量通俗性报刊,其主要特点是( ? )
A.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更加强调商务信息传递
C.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D.多数是由西方人创办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纸杂志
D.铁路交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就是救亡图存和国家富强,在不同时期主张和表现各异,但救亡图存的主题始终不变,报纸期刊上的内容也正是这一主题的体现,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 C D三项在救亡图存面前则处于次要地位。
点评: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如①对西方的学习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化的转变;②反帝反封建与求民主解放同步进行;③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主题。
本题难度:简单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