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时间:2019-05-28 05:27: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
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

?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年
21.8
26.1
52.1
1962年
33.3
30.3
36.4
A.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大跃进”运动提高了农业和轻工业产值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二五”计划后期我国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情况。由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可知,1962年农业、轻工业的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与此对应的是D项。故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 67
38
57%
29
43%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
材料二?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材料三?“盖其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必不能及”。
——鸦片战争中的浙江巡抚刘韵珂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械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
“泰西巧妙,而中国不必安于拙;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
——左宗棠
材料四?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这一重大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谱写的壮丽篇章。?
——摘自《胡锦涛在探月工程庆功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有何特点?试举其中两例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2)从材料三可以获取关于中国近代科技方面的哪些信息?
(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


参考答案:(1)特点:领先世界;实用科学(集中在数学、天文、地学与农学,绝大多数与农业生产有关);影响世界。
事例:如四大发明等。
(2)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主张中国向西方学习。
(3)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大为增强;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辉煌与失落为主题展开。注意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注意把课本知识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不要盲目照搬课本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位旅行者携带德国马克前往柏林。根据欧元启动进程的有关规定,该旅行者持德国马克?最迟到柏林消费的时间应该在
A.1998年6月  
B.2002年6月 
C.2008年6月 
D.2010年6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只有选项B;选项A、C、D与题干要求不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程朱理学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结合起来
B.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认为人性不应该受到任何束缚
D.认为理是先天而存在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程朱理学主张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和“存天理,灭人欲”以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所以C项表述与程朱理学的特征明显相反,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