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05:09: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分)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2分)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2分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2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方针:“一边倒”。(1分)?出发点:巩固国防和恢复经济。(2分)
(2)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作为: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2分)
(3)填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
(4)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意识形态化到求同存异)。(2分)
核心:国家利益。(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6.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
A.在目的上不同
B.在内涵上不同
C.在表现上不同
D.在作用上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各个学术派别太论如何治国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局面(自发),而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是为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学术争鸣,促进文化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
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
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
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2分)
(2)在中国近代史上,你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分)请你就某
一事件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主题:反封建、反侵略(反侵略、求民主)。(2分)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2分)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3分)
理由:略(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相关内容。
第一问:考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题(内容)及产生该主题的依据;
第二问:从所给材料的角度——革命史观——对近代前期重大事件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实同时。”依据这一定义,对于研究商朝历史而言,下列各项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封神榜》? B?武王伐纣的历史传说
C?甲骨文卜辞? D?周人有关商朝的记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位外国人前往某城市旅行,搭火车要先取得通行许可证明,才能买车票;到了目的地,看到满城尽是脚踏车;在路边摊买烧饼时,摊贩向他要粮票。这位观光客见到的景象最可能在
A.1919年的上海
B.1936年的南京
C.1955年的香港
D.1970年的北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粮票”的使用说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选项中只有1970年的北京符合这一特点,故答案选D。1955年,香港处于英国的管辖范围, 1919年的上海、1936年的南京,外国人乘坐火车都不需要通行许可证。
点评:本考点还可以这样考查: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