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5:06:10
1、判断题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如美国则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则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央。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1916年7月15日)
(1)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对“中华民国”的名称情有独钟。这体现了怎样的伟人风范?(4分)
(2)概括提炼材料中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这样的中华民国在近代是否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1)原因:“民国”能在欧美共和国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民国”能体现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的思想(2分)精神:振兴中华、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理论创新等。(2分)
(2)思想:国民享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以县为单位实行地方财政自治。(2分)
没有真正建立起来。(1分)原因:政治上,专制传统的影响和专制势力的强大;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缺乏实现民主的社会经济基础;思想上,儒家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民主理论不系统不完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战乱频繁,缺乏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任答其中的3点得3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可以看出孙中山取名中华民国的用意在于直接民权的考虑。同时取国名为民国而不为共和国,“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体现了孙中山有着振兴中华和制度创新的精神。(2)从材料“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注意不要照搬材料。孙中山的民主构想并未在中国实现,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
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
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下列选项中对“一边倒”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B.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C.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
D.实质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选择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对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励精图治,开拓了疆土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
C.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D.打败沙俄侵略军,解除东北边境的威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的是郑成功而不是康熙帝,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若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弟弟应为
A.令弟
B.内弟
C.家弟
D.舍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