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8 05:00: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
——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9分)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16分)


参考答案:(1)①讲究(重视)法治(礼法并重或外儒内法、德法兼治、文武并重);②政法一体(行政长官也是法官,司法没有专业地位);③尊从儒礼(儒家思想是法治的核心,儒学为体,法制为用);④存在等级(身份)歧视;封建专制和礼制法制化。(每答对1点3分,答出3点即给9分。其它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2)①公开稳定(成文),突出了法律程序建设,为法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为近现代法制发展提供了经验;(4分)②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法律规范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法治国,有法可依,为新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法律规范;(4分)③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法制保障;(4分)④倡行法人平等。自然法思想超出奴隶制时代限制,有利于人类进步,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权和宗教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4分)⑤崇尚法治,公正至上。既适合近代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也是政治文明的追求。(4分)(每点4分,总结出罗马法的闪光内容给2分,能结合说明给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得满分。本答所总结的每个闪光点可拆分,如第一点成文、程序两语各作一点,均应给2分;其他言之合理均等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 “琴治堂”,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材料说明重视法治,礼法并重。儒家思想是法治的核心,儒学为体,法制为用。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材料说明行政和司法是一个整体,行政长官也是法官,司法没有专业地位。“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材料说明存在等级(身份)歧视;大堂即正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材料体现了封建专制和礼制法制化。
(2)分析罗马法的影响,要注意从形式到内容、从法治思想到法治实践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罗马法公开稳定(成文),突出了法律程序建设,为法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为近现代法制发展提供了经验;公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万民法“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说明内容丰富,《民法大全》体系完备,法律规范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法治国,有法可依,为新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法律规范;“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材料说明罗马法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法制保障;倡行人人平等。自然法思想超出奴隶制时代限制,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权和宗教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崇尚法治,公正至上。既适合近代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也是政治文明的追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又未与(受害人)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是罗马成文法起点
B.掺杂原始落后古老习俗
C.保留维护贵族不合理法规
D.注重法律程序,缺乏灵活变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又未与(受害人)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体现了同态复仇的特点,这说明《十二铜表法》掺杂了原始落后古老习俗,故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其实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是一样的,都是用地域关系来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因为“郡县制”是典型的地域关系,“分封制”则是典型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属于贵族政治的,所以,用地域关系来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也就打击了贵族政治,所以,二者的共同之处也就是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打击贵族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典范,但实际上民主也是有限的。有资格入选古雅典陪审团的是(    )
A.成年雅典男性公民
B.奴隶
C.外邦人
D.雅典妇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公民为除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以外的本邦成年男子,这些公民具有较高参政素养,如热爱民主;根据含义可以排除BCD,故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的含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罗马人创立的特留份制度,它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的由特定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如果没有给特留份权利人保留法定份额,则其相应部分的处分无效。这表明特留份制度(  )
A.是后来世界各国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B.体现了公民在私法范围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