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04:59: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风雨苍黄,百年沪宁!沪宁铁路沉淀了中国近现代史上铁路的百年光阴,1908年4月3日的《申报》曾报道:“沪宁铁路开车典礼”;“沪宁铁路告竣,定于三月初一日(即阳历4月1日)开车。全路通行镇道刘观察亲至京岭下总车站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盛。”这一材料说明了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加强了南京和上海的联系
B.沪宁铁路标志着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
C.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民生事业也走向近代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民国建立于1912年,因此AD时间不符,排除;沪宁铁路不能说标志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B表述错误;因此选C。
点评: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二 作为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所普遍接受的共同准则。保证其进行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四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危机的关系,并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何种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关系:经济危机助长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加深了经济危机。原因: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或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
(2)作用:促使世界贸易朝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局限性: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规则不严密(贸易保护主义有空可钻);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4)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5)趋势:从无序到有序;从法律、规则不严密到有法可依,有序地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从贸易保护到贸易相对自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某中学生读了下面的漫画后得出以下认识,你认为不准确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
C.表明当时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度
D.“一五”计划全面展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到1957年,漫画所反映的大炼钢铁运动发生在1958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孟子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性本善;材料意思是仁义礼智这四种心或品质,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人生来就固有的,这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的主张。故选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荀子认为性本恶;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双方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文化的渊源。依据所学可知,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而中国文明,其基础亦在周朝时期。分析选项,A错误,希腊是民主政治,中国是奴隶主专制统治;B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D不合史实。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