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04:52: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故不可能出现在“1853年的《顺德县志》”。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故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有关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科技和教育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
③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②科技和教育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③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以上叙述都是正确的。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A.通过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核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A是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内容,B是十四大的内容,C是十三大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出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提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材料一 西方人在刚开始时很是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很多人都认为它一定会失败。而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但是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却又对苏联的印象都不好,如果还不能称为幻灭的话。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在另一方面,大部分西方人也都同意,没有五年计划造成的工业增长,苏联就不可能在二战中对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是如何评价苏联五年计划的。(4分)
材料二

(2)图片反映了两个“五年计划”中的什么现象?各自的影响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1)既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又看到其贡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工业发展为打败法西斯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2)“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4分)
“二五”计划: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指标的“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三年经济困难。(4分)


本题解析:既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又看到其贡献。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说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脉相承的,造成这种内在一致性的根本原因是?( ?)
A.提出了民主的要求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内在一致性”是指三次运动都有兴民权、倡民主的主张,这些都是为了适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本原因要从经济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