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04:39: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有关内容。 “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旨在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D正确,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在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并没有讲到要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所以排除A;由材料时间“1977年”可知,还没进行改革开放,材料也没涉及政审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所以也排除B、D。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材料所讲述的是为考生减少条件,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的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所以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11月7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包括空运、海运、邮政与食品安全4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问题的历史根据是
A.20世纪40年代的内战遗留问题
B.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C.两岸人民的期盼
D.台独势力造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