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28 04:22: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3年10月13日,“荀子思想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荀子思想的地位、作用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探讨的内容不包括
A.“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
B.“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
C.“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
D.“万物皆生于两”的哲学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主张的准确记忆与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提出的隆礼重法、王霸并用的治国模式;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学不可以已”即学习知识来不得丝毫间断或停止;同时提出了“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据此ABC均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而“万物皆生于两” 是李贽的哲学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新政,总税务司赫德就向清政府提出,要“认真改革才是最好的办法,”并且煞费苦心地写了一份《更新节略》……清政府表示:敝国现议力行新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与各大国事无穷之利益。”?——摘自徐风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2?“新政”的部分措施是以缓和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如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裁冗员,设立商部(1903年9月),颁布提倡和保护民族工业的一些办法,……在另一方面,“新政”的整个精神是赋予中国政治以更多的买办性,……当时所颁布的铁路章程和矿务章程,对于“华洋官商”都是一体“保护”。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练兵筹饷。……无论中央地方,每项“新政”都是以加重旧捐税或另增新捐税来充经费,其中以练兵款项最大,各省陆续招练新军的结果就是一些新军阀的产生,……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势力最大,成为新军阀的最有力者,……当时清政府中枢力量日就衰微,庆亲王奕助主政贿赂公行,一切听袁世凯摆布。北京新成立的外务部、练兵处等机构实际都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和清末民初重大历史变迁,评述新政目的、措施、后果。要求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评述内容应包括: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取悦帝国主义,加强镇压力量,巩固清政府统治。
内容:振兴教育,奖励实业、编练新军。
后果:新政没有使清朝摆脱内外困境,中国政治的买办性力口强,人民抗捐抗税斗争加剧、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民主革命条件的成熟,加速了清王朝覆亡,新军阀集团的产生和袁世凯势力的崛起,为民主革命的曲折发展,民国初年出现军阀独裁和军阀割据混战,埋下了祸根。


本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小论文题”,题目围绕清末“新政”组织材料,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技巧在于首先要搞清与“新政”有关系的各种政治势力:材料1中反映了帝国主义、清政府的态度,材料2中反映了人民、新军阀的态度等,可从这几种政治势力在“新政”中的地位及变化,逐层分析目的、措施、后果。注意答题要点中应包括时代背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辜汤生(1857年7月1 8日一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摘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在20世纪的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实在是当时他们心目中的时尚人物……辜鸿铭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孔学,与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会晤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甚至还被印度的圣雄甘地赞誉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此时也将他背后的那根稀疏的辫子赋予了某种新意,他对来访的著名英国作家毛姆说:“你看我留着辫发,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未了一个代表。”在此之前,他在《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一书中,就已经表露出这种观点:“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丈明。”
——摘自施亮《辜鸿铭“傲霜枝”里的守旧与时尚》
材料三?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摘自温源宁《一知半解及其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辜鸿铭“自棚矛盾”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辜鸿铭。(6分)


参考答案:(1)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冲击;(3分)传统文化的影响;(3分)辛亥革命不彻底。(3分)
(2)他是精通东西方文化的学者(2分);但他留着辫子,形式上忠于清王朝(2分);是热衷向西方人传播东方的儒家文化和精神的中华文明捍卫者。(2分)


本题解析:
第⑴小题: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辜鸿铭个性特点出现的原因的分析,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辜鸿铭“自相矛盾”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属于外延型试题,可以联系时代背景,那么根据相关史实,其个性特点出现的背景中主要有: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辛亥革命不彻底等。
第⑵小题:该题属于主观评述题,答案的范围比较广,这种开放式评述题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主体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时代背景对其性格的影响,也同时要照顾到材料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主要参考的观点有:他是精通东西方文化的学者;但他留着辫子,形式上忠于清王朝;是热衷向西方人传播东方的儒家文化和精神的中华文明捍卫者等方面。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三?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概括分析促成第二个“战争”的原因。(8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美国对外政策做了哪些调整?(8分)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美苏“冷战”。(2分)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空前膨胀,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确立了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6分)
(2)变化: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4分)
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根据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英国:(?)
A.承认了爱尔兰南部享有自治权
B.放松了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
C.削弱了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
D.允许各自治领脱离英帝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威斯敏斯特法”的内容可以得出。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