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5-28 04:15: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一切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所以没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反映了李贽反对孔子的神圣地位,主张理性独立思考,主张个性自由,故选C。BD和材料无关;材料不能体现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1)据材料一,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4分)
材料二

董仲舒
朱熹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天下国家之大莫过于恤民……恤民之本,则又在夫君正其心术以立纲纪而已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董仲舒、朱熹两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一句话概括他们基本思想的共同点。(6分)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参考答案:(1)途径:通过自身努力;待人要宽容;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董仲舒:实践德政,推行教化;(2分)朱熹:“正君心”;(2分)
基本思想:儒家民本思想。(2分)
(3)主要内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批判宋明理学,要求个性解放。(6分,答出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自身努力、待人要宽容、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材料中的“为仁由己”足以证明实现“仁”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身努力。材料中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足以证明实现“仁”的途径主要还有“待人要宽容”。“克己复礼为仁”则足以证明实现“仁”的途径主要还有“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
(2)董仲舒这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指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天人感应,君主要好好的治理国家。而朱熹这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则是指“正君心”。而上述两位思想家基本思想的共同点则是指儒家民本思想。董仲舒、朱熹两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也是难得可贵的思想观点。
(3)在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之际也出现了很多进步的思想,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主张工商皆本则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的现实反映。顾炎武的倡导经世致用,李贽的批判儒家思想,要求个性解放等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董仲舒、朱熹两位思想的共同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历史学对人类生活所做的解释……对变迁和传统或赞同,或拒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只是一太极(理),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朱子语类》
(1)依据材料一,归纳朱熹思想体现了儒学怎样的“传统”和“变迁”?(4分)
材料二    东阳陈同父,跌宕不羁,常与客言:昔有一士,邻于富家,贫而屡空,……富翁告之曰:致富不易也,……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请问其目。曰即世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
——岳珂《程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亮的思想与朱子的 思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传统:仁、礼思想;(2分) 
变迁:吸收佛道思想,提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2分)
(2)不同:反对儒家仁义思想,主张发财致富。(2分)
原因:传统儒家把义利对立起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要求发家致富。(4分)


本题解析:(1)本小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能力。材料中“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可知儒学传统:仁、礼思想; 根据理学的含义可知变迁:吸收佛道思想,提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2)本小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五贼(仁义礼智信),五贼不除,富不可致” 得出陈亮的思想与朱子的思想的不同。根据所学儒家思想内容与商品经济发展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宋代,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明代前期的“台阁体”诗歌紧密结合理学,反映上层官僚的审美情趣。明代后期,出现了倡导个性自由,要求摆脱礼教束缚的诗歌。下列与明朝诗风转变存在关联的是
A.专制制度削弱
B.心学影响扩大
C.西学东渐
D.商品经济繁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文学下移的趋势,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主要是明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推动的,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项本身说法错误,B和C与文学下移没有关联。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明代文学下移。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王夫之题衡阳湘西草堂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它表达了王夫之
A.唯物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
C.反清复明思想
D.脚踏实地的学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