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5-28 04:15: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巨害也。”慨言此论的先秦思想流派对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应是
A.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B.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C.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D.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繁为攻伐”、“实天下巨害”是主张“非攻”,是墨家思想,故选C。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难易程度中等,考查了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哲学家王夫之关于动静关系的朴素辩证法。其大意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状态。运动和静止是气化过程中呈现的两种状态,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与题意相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朴素辩证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秦朝不仅在政治上巩固统一,还体现在文化上。秦始皇进行统一文字,到了汉武帝时,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汉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墨子的同学设计的台词应是
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孟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等,所以选B,AC为孟子的主张,D为韩非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