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4:10:35
1、选择题 1933-1935年,德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A.侵占邻国领土
B.公开与日本结盟
C.大力扩充军备
D.疯狂屠杀犹太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侵占邻国领土始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B.公开与日本结盟始于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D不是主要任务;C符合题意,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开始建立。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考点:德国法西斯建立
点评:为了对外扩张的需要,纳粹党要先在国内确立自己的法西斯统治。在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德国宣布实行普遍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入莱茵非军事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战后,欧洲大陆的版图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部分国家是根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定而建立的。下列不属于战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是
A.波兰
B.立陶宛
C.捷克斯洛伐克
D.保加利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德意奥三国的“同盟条约”的签订
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日本加紧侵略企图独占中国
C.德国丧失了其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D.美国不断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因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则加紧侵华步伐,先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后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美国也乘机扩大对华侵略,特别是加强对华的经济侵略等。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全面干预经济是新政影响中最为深远的一项
C.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D.新政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日益高涨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察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一)进步性: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2、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因此D表述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