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8 04:06: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委员会主任。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D.《民事诉讼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民国经济史》统计:“1932年政府颁布以国有化为主导的《铁道法》……自1935年上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铁路营业收入从858万元增加到9190万元,支出则从5420万元减少到4690万元。但铁路债务却年有增加,从7742万元增加至95551万元;铁路员工从12.2万人增加至13.1万人。”这表明A.政A.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困局?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效甚微
C.抗战爆发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官僚资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事铁路债务和员工的增加,即A项。不过材料中也提到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一些成就,比如铁路营业收入增加和营业支出减少;材料并没有反映交通运输受到制约的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这种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民族工业一直很薄弱,全国经济肯定不能均衡发展“一五”计划,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这种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当然在于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另外,如果是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的话,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肯定不能署在了中、西部地区了,所以不能选A。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的措施是不立即收回香港,所以不能选C。中、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当然肯定不是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所以肯定不能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战”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所以C为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右图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曾经实行的“陶片放逐法”,

其中正确的是:①伯利克里时期开始推行?②由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
主威胁者命运 ③易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 ④被流放者财产不受侵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陶片放逐法”开始于克利斯提尼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