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8 03:57: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0年至1962年我国三大产业间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表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3
36.3
A.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 B.经济建设受到严重阻碍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1960年和1962年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数字比较可以看出,1960年的比例严重失衡,而1962年的比例关系更趋于合理,所以应该是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的实行,使得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
……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指哪些冲突?(举二例即可),《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材料三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4分)


参考答案:
(1)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中的法德冲突。(2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1分)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步使欧洲走向统一。(2分)?
(2)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2分)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2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构成挑战。(2分)西欧国家和日本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要求比较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之处,由所学内容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完成了哲理化和思辨化的过程,所以①③两项正确,宋明理学并不倡导“经世致用”并且要求人们扼制自己的欲望,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②④错误,故答案选A项。
点评: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②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③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程朱理学”的思辨化;④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对于各阶段的儒学特征必须牢固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是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4分)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4分)
(2)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7分)
(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6分)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印刷术的发明”、“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们的知识”等信息可以看出是在写印刷术发明、学者迁居欧洲和地理大发现等事件对科学知识的进步的作用或者影响,所以角度应该是知识进步。影响:只要是不从知识进步的角度去写就可以。比如,可以从全球化角度、殖民扩展的角度、文明交流的角度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写都可以。
(2)注意要围绕“焦虑”二字做文章,题目要求“概述”,所以还需要有叙述的成分,时间很明确,要求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这个时间段内的史实。这一题要从引起国际社会“焦虑”(即引发矛盾和国际社会的动荡、斗争)的史实去思考和表述。
(3)角度:根据时间断限所给定的两个时间前后的史实去推断,分析每个时间点前后的主要变化是什么,从而确定划分历史分期的角度。说明:需要从材料所述的1992年和2001年两个时间点去思考,将两个时间点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写出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2008年9月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调研3题)景德禅师语录。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石头希迁的观点反映了佛在心内,不在心外,与王阳明心学的观点相似。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