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3:50:46
1、选择题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A.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的心学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即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这也体现了人的主观意志的力量,故B项正确;A项是自然景色的描绘,C项描述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项描绘的是友人失约后无聊、失望的心情,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某班同学以“明清社会转型期的思想”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课题。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课题一 历史观问题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的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内容是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无关,所以排除B项。CD两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材料内容表明各个时期的儒家思想都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而不是要求百姓怎样,故CD两项不正确。故A项是正确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代理学·儒家主张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材料体现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先秦儒学提倡“仁义”“礼”等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可知,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而少刑罚,这体现了对先秦儒学主张德治、认知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强调历史万物本源思想,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是对理学思想发展,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僧曰: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