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5-28 03:42: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即就是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姿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1月)
请回答:
①三民主义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在其指导下取得了重要实践成果,但是也有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2分)
②材料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2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重大作用?(2分)
③结合材料三,说明邓小平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④20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起到了指导作用,你从中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1分)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分)
②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2分)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准备,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准备。(2分)
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2分)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分)?
④启示:革命和建设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2分)(如答:从实际出发,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理论必须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等同样给分)


本题解析:
(1)三民主义只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其并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2)材料二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邓小平讲话的核心内容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20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即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儒家学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体部分。孔子所奠定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几经演变.其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3分)
材料二?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2分)简要指出儒学能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主
要原因。(3分)
材料三?“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
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
——《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3)宋代的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仁政”(3分)
(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西汉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和开拓统一事业的需要。(3分)
(3)宋代理学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2分)将“天理”
引入儒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及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孟子、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1)根据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可知。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要特征。(2)董仲舒认为春秋大一统,国家统一是天经地义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儒学在西汉汉武帝时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客观上要求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主观上儒家自身的自我完善两方面来考虑。(3)理学吸收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考虑,又把它们与传统儒学联系起来,构造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理学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人们,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最根本举措是?(?)
A.实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开展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各级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所以答案选D,A C两项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已经出现,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强调君要有“术”、臣要尊“法”;依据所学知识,强调“法”、“术”的是法家思想,故选D。老子是道家开创者,主张无为;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倡导“仁”。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