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3:37:58
1、判断题 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西陲的亚琛城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欧元
A.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 的是欧洲的一体化中欧元的诞生,它代表着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B中完全错误C在政治上没有成为一个国家D是政府颁发的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安徽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信息中的是?(?)
A.共同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共处理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这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没有关系。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朱熹反复强调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国家,继承中包含着渐变,这种交融和渐变在18世纪体现在( )
A.既保留了宗教信仰又断绝了与罗马的关系
B.既保留了国王又使其处于“统而不治”
C.既保留了议会又使内阁权力超过议会
D.既保留了下院又不断减弱它的权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责任内阁制的理解能力。继承传统反映在保留了国王,渐变表现在国王“统而不治”,是“虚君”。内阁制形成,首相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B项符合题意。A项是16世纪;C、D两项表述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材料二:
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
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撒帐:拜堂后,新婚夫妇要向亲友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子”、“多立子”的口彩。
庙见: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
——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1)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2分)概括材料二中传统婚俗的特点。(4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盛行禁欲主义走向婚姻自由;婚姻裁判权由教会向世俗政府转移。(2分。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特点:婚礼仪式要拜天地和父母;祈盼“多子多福”(或注重传宗接代)(2分。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女方在婚姻中处于从属地位(或“夫为妻纲”)(2分。此点必答)。
(2)原因:经济上,明代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政治上,明代宗法观念盛行;西方世俗政权摆脱神权控制。思想上,明代主流思想深受理学与礼教的束缚;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