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03:37:58
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材料中,勃兰特提到“不同社会制度”和“德意志民族”,这两个信息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勃兰特的意图是希望德国统一,故选C。A项明显错误,德国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北约的同盟国之一;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尊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未说明要淡化意识形态;D项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的……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托克维尔表达了怎样的观点?(6分)试结合英法革命的史实分析观点形成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托克维尔和康有为在社会变革方面的共同思想倾向。(2分)谈谈你对该倾向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观点:人民进行的激进和暴力革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由君主进行的渐进式变革是社会进步的最佳方式:以人民名义进行的革命不可能形成自由民族。(6分)
依据:英国“光荣革命”实现了英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和健康发展;而法国大革命则使法国出现了长期的社会动荡局面。(4分)
(2)倾向:托克维尔和康有为都倾向于用渐进式的变革(改良)来推动社会进步。(2分)
认识:(该部分答案是开放的。赞同该倾向,理由;不赞同该倾向,理由。)(3分)
赞成:托克维尔的倾向是鉴于法国大革命后出现暴政现象的反思,有一定的道理。法国革命之后的确如此。另外,中国白辛亥革命之后也是各种革命不断,战争暴力不止,中国人民自此也没有成为自由的人民。
不赞成:托克维尔仅以法国一例所下的结论过于绝对化了。美国以“人民主权”的名义所进行的独立战争,使美国成了“自由民族”。
本题解析:
第(1)问,概括托克维尔的观点,将材料一划分层次,逐句概括。第1句,人民暴力革命会毁掉一切;第2句,专制君主推行的渐进性改革带来的危害较小;第3句,以人民名义进行的革命不可能形成自由民族。托克维尔较为倾向温和的渐进性改革,反对暴力的激进革命,结合英法革命的史实要突出这一特点,英国“光荣革命”实现平稳过渡,法国大革命使法国出现长期的社会动荡。
第(2)问,托克维尔倾向温和的渐进性改革,反对暴力的激进革命,这也是康有为的主张。对此的认识,赞成与反对皆可。赞成的理由,可以列举法国大革命和中国近代革命的相关史实;不赞成的理由,可以举出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来加以论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关于世贸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B.该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C.中国是世贸组织的创始国
D.中国的加入将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但不是世贸组织的创始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历史上随着年代的增长,皇权是逐渐加强的,明朝废除丞相,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封建王朝的鼎盛,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皇权下降的趋势,因此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为克服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