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8 03:17: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面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
B.银行提供贷款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全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
D.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的背景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与农民对话主要是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的,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
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其中一点就是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更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这说明了当时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包括: ①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②具体原因:劳动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股票投机过度;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市场虚假繁荣。③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矛盾尖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争结束后,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他居然能够柱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及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想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是俄国的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为什么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3)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想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是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这一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中共汲取苏联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措施(至少三项)。
(5)简要指出上述三则材料在经济手段上所体现出的相同之处和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
(1)新经济政策。原因: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的关系来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
(2)罗斯福。原因:因为他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经济时代。(或他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3)因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找到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了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市场,阻碍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或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开发浦东等任意三点。
(5)相同点: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本题解析:本题跨度较大,涉及两个国家的多种经济政策。材料一注意抓住“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就不难判断是新经济政策。材料二注意抓住时间(30年代)和“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可以得知是“罗斯福新政”。材料三是我国在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过程中对市场和计划的作用的认识问题,体现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作为政府经济政策指导的美国政府,不包括
A.罗斯福政府
B.杜鲁门政府
C.艾森豪威尔政府
D.里根政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大国崛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改革
C.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
D.德国为冲破凡尔赛体系而扩军备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的国家政策,题目中要求的是“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即政策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A项中通过“罗斯福新政” 拯救了资本主义政治,恢复发展了经济B导致苏联解体C是政治的动乱D导致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