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9-05-28 03:13: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国历史上采用多种纪年法。《兰亭序》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文中“永和九年”属于(? )
A.公元纪年
B.年号纪年
C.干支纪年
D.朝代纪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年号纪年法,即用当时朝代加上当前使用的年号及年号持续的时间。如永和九年。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家传统思想坚守“夷夏之变”、“夷夏之防”,如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也说“只见以夏主烃夷,未见以夷变夏”。而唐太宗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作者依据材料整理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传统民族思想的突破及其成因?(8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7分)


参考答案:
(1)突破:儒家传统的民族思想坚持贵华夏而贱夷狄,唐太宗则认为华夏与夷狄平等。(2分)
原因:吸取了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唐太宗雄才大略,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孕育兼容并蓄、昂扬开放的盛唐气象;民族融合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民族间、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任答3点则可,6分)
(2)特点: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糜政策。(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基本原则每个2分,历史地位每个1分)

法律文献
内容摘要
体现的基本原则
历史地位
《十二铜表法》
债务人不还债务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则债权人得以押至家中留……
?
?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护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
?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的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
?
?
1954年《中 91ExAm.org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
?


参考答案:
答案:
?法律文献
体现的基本原则
?历史地位
《十二铜表法》
维护奴隶主利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罗马的羞本法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议会主权和王权受到限制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美国1787年宪法
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高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多法(或资产阶级共币制度在美国确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本题解析:见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8分)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初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6分)
(2)概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而中国却与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失之交臂,中外差距加大,请分析原因。(8分)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8分)


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答商业革命给1分);殖民扩张和掠夺使英国殖民帝国崛起(答奴隶贸易、殖民战争、日不落帝国的建立给1分);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的开展。(6分,答对3点即可)
(2)经济:发展近代工业,如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等(或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如民族工业);政治:倡导民主政治,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列主义,如新文化运动等。(6分)
(3)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或照搬斯大林模式);“左”倾错误的干扰,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对“八大”正确方针政策的偏离;两极格局的影响(或中国倒向苏联,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与世界潮流脱离)等。(4分,答对2点即可)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国家干预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成果的利用;美国的援助,如马歇尔计划;经济区域集团化,如欧共体成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确立等。(4分,答对2点即可)
(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4分)措施: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发新节能能源;建立信贷资源配置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4分,答对2点即可)


本题解析:(1)经济条件:需要从英国内部经济发展、外部有利条件两方面来考虑。内部则可以从农业、工业发展考虑,外部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对外活动来分析。
(2)表现:可以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时间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进行分析,要注意答题时既要有简要说明又要有史实。
(3)分析原因要中、外分别分析,中国方面需要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这一时间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形势等角度去提炼和总结,外国则需要结合二战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去提炼,只要是史实掌握熟练就不难得出答案。
(4)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必修一中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即可回答。措施:要求结合材料三来回答,材料三提供了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信贷资源配置体系两个信息,另外还可以由材料三中提到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引申到从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达到和谐的角度想到相关的知识,作为本题的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