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9:03: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通过漫画形式来考查考生对欧共体成立背景的理解。二战使西欧各国实力削弱,同时由于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加速了英法传统大国的衰落,西欧从此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惟美国马首是瞻。政治上,欧洲人通过对二战的反思,认识到在美
苏争霸中,只有联合起来,尤其要消除法德矛盾,才能既能抗衡美国又能抵制苏联;经济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发展了的西欧各国希望联合起来,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传统上,西欧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经济、贸易往来密切。欧共体的形成,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是美欧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结果,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表现。看清两枚导弹上的美国、苏联国旗是成功解题的关键。正确的选项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1)削弱地方强中央,说白了就是地方官没实力中央有实力,显而易见。(2)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秦始皇设丞相辅助朝政,宰相一家独大,但是从唐朝开始,分宰相为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这个相权削弱了,有规定六部决议一律由皇帝最后审核。这就是削相强皇权。(3)对边疆的管理!!秦始皇一开始不管,到了清朝设理藩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4)强化对官吏的监视,明朝锦衣卫 东西厂的设置,是这一趋势达到顶峰,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说明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封闭保守而不具有对外开拓的精神特点,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
点评:小农经济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其本身发展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另一角度看其它还具有以下特点,小农经济的生产只固守在小块田地之上进行精耕细作,不具有对外扩张的倾向,具有封闭性;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具有脆弱性;从分布范围和经营方式而言,在分散的小面积土地上进行耕作,还具有分散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其中出现④阶段发展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的影响
B.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C.“双百”方针的落实
D.苏联的技术援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示可知,④对应的是“文革”时期,由于受“文革”的影响,我国在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缓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下列和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A.“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
D.“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不要采用竭泽而渔的政策,要给生物以修养的时间,维护生态的平衡。B项体现的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与材料意思相反。故选B。ACD三项都体现了维护自然的思想。
点评:战国百家思想当中道家学派就比较重视自然环境,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意思是人不要干预自然,人对自然界的活动都是对自然界的破坏。这种思想具有消极性,但是保护环境的意识非常明显。儒家思想中的荀子比较重视人的能动作用,主张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