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2 08:56: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项是道家学派。B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思想。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说历史”也是认识和解释历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几副照片记录了我国外交史上的几次大事件,请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上述六张图片反映了我国50年代和70年代两个时期的外交成就,请判别哪些图片反映50年代的外交成就,哪些图片反映70年代的外交成就?
(2)请简要阐述一下图片一和图片六所记录大事的外交成就及作用。?
(3)图片三照片中,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乔冠华“大笑”的政治背景是依托于什么事件的发生.该事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请你谈一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致力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五反映50年代;图片三、图片四、图片六反映70年代
(2)图片一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图片六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最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致力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本题解析:
本题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内的建树。要注意理解我国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理解外交是政治的延续。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周时期的政治特征主要包括(? )
①实行王位世袭制 ②大力推行分封制
③实行专制统治  ④开始采用井田制
A.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般认为,王位世袭制度开始于夏朝,结束于清朝。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都具有专制特色,不同的是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一般把井田制作为西周的经济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5分)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莽改革目的的掌握。分析解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如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体现了其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政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莽币制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与掌握。要将材料与所学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如材料“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反映了改革的掠夺性;先“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后又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表现了币值混乱和缺乏稳定性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领导阶级、革命纲领和斗争目标方面的不同。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与时俱进,其民主革命思想新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促进其思想发展的客观原因。


参考答案:(1)不同:①组织形式: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②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③革命纲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④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新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3)客观原因:①依靠军阀屡遭到失败(或国民党浼散无力);②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③中共的支持和影响;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概括与分析能力。是一道“大跨度、高概括”的题型。由于试题提供了比较项,难度有所降低。本题体现了中国革命斗争水平的提高:由旧式的农民革命发展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最后一问注意审题,不必回答主观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