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5-22 08:55: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 ]
A.均田制的推行
B.民族融合的加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社会风俗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租调制
D.汉化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免除一人的徭役),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绢、绵,为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八十已上,听一子不从役。“孤独、癃老、笃疾、贫穷不能自存者,三长内迭养食之。”文明(冯)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八
材料二 那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些现象值得深思,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结果新法实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制私商,宦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栽道,民不聊生。
——《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南方日报》2010年9月6日)
材料三 明朝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之一是改革赋役制度: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三百万顷。万历九年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万历十年,张居正阖然长逝。伺机而动的保守派群起反扑,他们怂恿年龄渐长、对权相劝教约束早怀不满的明神宗下诏削夺张居正官秩,抄没其家。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曹大为《起衰振隳改制开新——评张居正改革》(《光明日报》2010?6?8)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和租调制得以成功推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青苗法的特点及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并依据材料二概括青苗法实施的后果,分析形成这一后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张居正改革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改革的成败,你有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赋税改革并行;既减轻百姓负担,关注民生,又对地方豪强利权的剥夺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原因:策略得当,注意关注各个阶层的利益,最终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当权者文明太后的支持。
(2)特点:以金融管制的方法增加国家收入,原因:宋商品经济发达,政府实行不抑商政策。后果:盘剥百姓,民不聊生。原因:用人不当;制度不严,对法令的贯彻执行过程没有严格的监督程序。
(3)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官员对农民的盘剥受到一定的抑制,农民负担有所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改革一定要有利于民生,并得到人民的支持;改革过程重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要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改革阻力的大小关系改革的成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
[? ]
A.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迁都洛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北魏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里的调是指
[? ]
A、田租
B、户税
C、丁税
D、徭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