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2 08:49: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唯凭通事(及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得”,此材料的反映了当时哪些新现象?
①上海成为通商口岸?②出现买办阶级?
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④中外贸易状况有所改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6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材料二?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瞻(供给),则必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荀子
材料三?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四?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八十三天皇帝梦破灭了。?——《鲁迅全集》
材料五?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儒学中“礼”的价值(4分)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4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袁氏美梦破灭的原因。(4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4分)


参考答案:(1)孔子认为以礼来约束个人的言行举止。荀子以礼分出贵贱贫富的阶级差别,维护社会秩序。(4分)
(2)理解: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把儒家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相结合,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或:康有为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4分)
(3)原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2分)
(4)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 ]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申岁(1872年)近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数百家……”对这一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开始
B.明朝中后期的“机房”发展繁荣的结果
C.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出现了近代的民族工业,是我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故选D。A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B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并非明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错误,近代工业的产生是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企业。
点评:近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由此开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周润发主演的史诗电影《孔子》,投资1、5亿元,历时三年精心制作。2010年1月22日《孔子》正式全球公映,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电影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壮阔激荡的乱世画卷和千古圣人孔子雄浑跌宕的传奇生涯,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惊天动地、大气磅礴的决战春秋图。
材料二?为了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汉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2月,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材料四?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五 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孔子开创的儒学为什么仍然受到中国以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关注?(4分)孔子的哪些主要思想主张对现代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分)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宋明时儒学又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分)
(3)材料四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分)
(4)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4分)
(5)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儒学?(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分)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分)发展到理学或心学。(2分)
(3)关键:薄敛节俭。(1分)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
(4)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利用孔子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中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旧道德,动摇了儒家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分)
(5)批判、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在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的沃土上萌生了儒家思想。春秋后期,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丰富发展儒家思想,使其成为蔚然大宗;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神学化、正统化;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体现出了从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儒学逐渐完善;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凸显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文明史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被汉武帝采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注意关键信息“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可知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薄敛节俭。这一时期儒学发展到程朱理学阶段,再次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注意关键信息以及所学知识,“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动摇了儒家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5)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更应该抛弃。对这些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但是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道德意来源:91exam .org识、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义利观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社会都不无裨益。因此要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总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