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8:48: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以民为本,争取民权,中外思想家莫不为之呐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其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
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2)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张,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治国之道有何本质区别?(4分)
材料四?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3)概括材料四的观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6分)


参考答案:(12分)
(1)(2分)人物:孟子(1分)?主张:仁政(1分)?
(2)(4分)主张:材料二主张以严刑重罚治国,材料三主张以法治国。(2分)
区别:材料二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材料三资产阶级要维护人权 。(2分)
(3)(6分)观点:在中国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紧迫性和可行性。(2分)
核心:民权主义。(2分)
内容: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四个论述中第四项论述不正确,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是在明朝的中晚期才开始出现并传播开来的,虽说明末清初传播极广,弟子众多,但官方科举考试还是采用的朱陆的理学。其实心学是在理学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加入了佛教禅宗的一些教义。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北周武帝(宇文邕)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既非正教所以废之”;“佛图遍海内,士女为僧尼者十六七,縻费公私岁以巨万”;“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北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公元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遣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摘编自费长房《历代三宝记》?
北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指北齐),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宇文邕反对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理由。(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宇文邕灭佛产生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1)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广兴寺院会影响国家对兵权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
(2)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数,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北周的军事实力,为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损失。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佛图遍海内,士女为僧尼者十六七,縻费公私岁以巨万”中可以归纳出宇文邕反对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理由。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就可以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9分)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变化:着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袍马褂开始变为西装、中山装;传统婚姻习俗开始改变,倡导婚姻自由。(2分)
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等。(4分)
(2)影响: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教育,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提供休闲和娱乐,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3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可给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理解。
第(1)问,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主要从衣、食、婚姻习俗等几个方面来回答。
第(2)问,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即可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