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2 08:33: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促使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
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当时苏联受到的威胁主要是德国法西斯势力;慕尼黑协定属于苏联构筑集体安全体系失败的具体表现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7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①公元9年,西汉时期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
②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③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3分)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2分)
(3)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3分)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样?(3分)


参考答案:(1)含义: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分)
影响: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3分)
(2)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分)
(3)原因:国家实力的强大;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航天科技发达。(4分)
(4)条件:领导重视,决策科学,科研队伍努力,经费大量投入,教育水平提高等。(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3分)
(2)原因: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周恩来的个人因素。(3分)
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分)
(3)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1分)
影响:中美双方结束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4)精髓:主权平等。(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可知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注意提取信息“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以及所学知识回答意义。
(2)根据材料信息“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体现了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 体现了周恩来的个人因素;再结合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回答原因。最后根据“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回答。
(3)注意材料信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知是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知识回答意义。
(4)注意材料信息“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通鉴纪事本末》
D.《汉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