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8:23:06
1、判断题 19世纪中期,中、俄、日三国都在当时形势下进行了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原因有哪些?(3分)
(2)上述两个事件有何内在联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3分)
(3)指出俄、日两国改革的内容有何不同。说明改革对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4分)
(4)中日两国改革面临相似的背景,其结果却一成一败,从中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 (2分)
参考答案:(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3分)
(2)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发起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3分,其它言之有理同样赋分)
(3)俄国改革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改革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渐强盛,大力对外扩展。(4分)
(4)启示: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必须推翻它中国才能富强;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中国的改革艰难而曲折。等(言之有理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对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原因、成功和失败原因和产生不同的后果上组织句子。最后一问的认识只要能够结合两国改革的背景很容易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商业周刊》对一次会议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被粉碎。这次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亚非会议
C.1961年不结盟首脑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4年,苏联、美国、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寻求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并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个高层大型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首次轰动了世界。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有些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因此选A。BCD都发生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学生解答问题的依据,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 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受日本对中国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行动影响,2012年9月的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庆典被推迟。201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
A.20周年
B.30周年
C.40周年
D.50周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12年是40周年,故选C。ABD项明显与史实不符。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逐渐是以大国的身份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此外,新中国50年代的外交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位……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段话反映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A.强调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