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8:04:42
1、判断题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文中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于何时何地(?)
A.清朝末年的北京
B.清朝末年的上海
C.民国初年的北京
D.民国初年的上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9年10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应发挥坦率的领导作用,以防止一种排他性的大陆主义的出现,这种大陆主义可能会变成一个对北大西洋地区其他国家进行歧视的工具……”,“对于西方联盟最严重的内部威胁,是出于那种牺牲更广阔的大西洋集团观念的第三种力量看法的成长”。美国这份报告的意图是
A.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力量扩张
B.领导北约在冷战中发挥作用
C.极力防止西欧各国走向联合
D.希望控制和影响欧洲一体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的了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西方联盟最严重的内部威胁”,可以看出不是针对共产主义的,A和B排除;实际上这段材料主要是针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所进行的报告。由材料中“美国应发挥坦率的领导作用”,可以看出不是极力防止西欧各国走向联合而是希望控制和影响欧洲一体化。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韩非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说明其主张
A.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D.德刑并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就提出发展同中共关系的积极设想,然而美国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却“失去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机会”。其原因不包括(?)
A.美苏冷战的影响
B.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C.意识形态的冲突
D.中共政府一直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美国“失去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机会”;依据所学知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美国扶将反共政策的支持下,国民党政权发动内战;二战后初期,世界形成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两级格局,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立;中美两国属于不同的阵营,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在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方针,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实行“一大片”的方针,大力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故D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比上年 增长率 | 财政收入 (亿元) | 比上年 增长率 |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 比上年 增长率 |
1979 | 7.78 | 14.12% | 1.35 | 66.0% | 6.30 | 42.5% |
1993 | 44.53 | 8.7% | 18.68 | 54.4% | 92.51 | 36.3% |
参考答案:(1)滞后效应(2分)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分);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等。(2分)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3)政策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2分)(写出南方谈话有关内容可得1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前期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封建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等日益阻碍新的生产力尤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词,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多数是材料式,新情境试题特别多,体现对能力的考查;因为本部分内容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今后出材料解析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从内容上看,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的对民族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是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