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5-22 08:00: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2、判断题  西汉宣帝说:“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西汉统治者自汉武帝以来统治思想特点是
A.严刑峻法 
B.实行仁政  
C.清静无为 
D.外儒内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据统计,美国福特汽车主要部件生产商分布于美、欧、亚三个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制造的波音747飞机,由450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除自制外,还有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家企业制造。日本丰田汽车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但汽车零部件大多数并非日本国产,而是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家工厂,汽车轮胎等产品甚至是马来西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由于生产成本低于国外同等企业,而质量和售后服务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销售状况一直呈上升态势。
材料二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它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材料三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从1986年7月10日,我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
(1)材料中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简要说明其历史过程及根源。
??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
(3)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既要争取,又不能放弃的原则立场。试结合材料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中国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
?



4、判断题  武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口直接对外贸易额与位次(引自陈锋《汉口发展与张之洞督鄂》)

年?份
进出口额(两)
占全国
1867
522342
0.41
1868
1398115
0.89
1869
1266253
0.83
1870
2290335
1.69
1871
3675409
2.36
1872
4075196
2.52
1873
4421536
2.86
1874
5258811
3.96
1875
5761239
4.15
1876
7271451
4.75
?材料二?张之洞极力主张兴修芦汉铁路,他指出:“语其便利,约有数事:内处腹地,
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干路袤远,厂盛站多,经路生理既繁,纬路枝流必旺,执
鞭之徒,列肆之贾,生计甚宽,舍旧谋新,决无失所,……近畿有事,三楚旧部,两淮
精兵,电檄一传,不崇朝而云集,都下或内地偶有土寇窃发,发兵征讨,旬日立可荡平,征兵之道,莫此为便,……海上用兵,首臣梗漕,东南漕米百余万石,由镇江轮船溯江而上,三日而抵汉口,又二日而达京城,由芦沟桥运赴京仓,道里与通州相等,……”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
材料三?武汉者,……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惟一之港。
——孙口山《建国方略》
材料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铁路交通领域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1906年,芦汉铁路通车。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张之洞、孙中山认为在武汉地区兴修铁路的好处有哪些?(4分,不得照抄原文)
依据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武汉最重要的铁路建设成就是?建成通车。



5、判断题  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