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7:55: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锄、铲等铁农具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器
B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
C
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专业设置有中西结合的特点
D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建立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国营“样板”工厂
日本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2、选择题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治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的解决现实问题



3、综合题  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寻找历史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自己在课本上掌握的知识点对照,也是一种基础的历史学习能力。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这一专题后,小明结合最近看过的相关书籍,设计了一道辨析题,让同学们在活动课上加以辨析: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一天,雅典公民帕罗斯上午督促因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亚哥斯完成农活后,下午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按照克利斯提尼设计的公民四级制度,只允许第一和第二等级的居民参加。这天的公民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与罗马帝国宣战的决议。
上述这段文字表述中有多处错误,请你指出其中的四处。(4分)并说明理由。(8分)



4、综合题  罗马法的发展
材料一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民法大全》
材料三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他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请回答:(12分)
1)依据以上材料,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罗马法所经历的“理性”发展。(4分)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因素是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三,你如何评价罗马法?(6分)



5、综合题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美国记者托马斯*L*弗雷德曼在2000年12月15日的《时代》周刊上发表短评说:“美国的强大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的具体表现。   
(3)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天才们”设计了哪些制度?试述这些法律和制度体系如何促使美国的强大?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